“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庄严承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51吃瓜网 - 全网更新最快最全的吃瓜网站 副主任赫琳教授也心系贫困人口,积极从语言文字角度思考贫困问题,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建言尽力。今年1月撰写了咨询报告《关于实施“语言扶贫”工程的建议》,刊发在51吃瓜网 - 全网更新最快最全的吃瓜网站 的内刊《51吃瓜 特稿》2018年第1期上,报送国家有关部门后得到了重视。随后又撰写了《语言扶贫有助于永久脱贫》的论文,5月31日,《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版在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文。
赫教授指出,导致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是人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脱贫,首要的是要解决人的观念、素质和能力问题,也就是要“扶志”“扶智”。而要解决人的问题,就离不开提升人的语言能力这个要件。
她认为,通过对现有的贫困劳动力进行语言扶贫,有助于他们提高战胜贫困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永久脱贫的能力;通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语言扶贫,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消除下一代再陷入贫困的人文诱因。
她从学理和实证研究等角度分析说:语言是人力资本,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提高劳动者个人语言能力,有助于促进其智能发展,拓展其发展空间,提高其劳动技能,提升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企业和行政区域对劳动者语言技能的提升进行投资,可以提高企业和区域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竞争力,有利于开拓市场、增加贸易伙伴数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语言能力还可以储备,可为劳动者和企业、区域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有些贫困地区有丰富的汉语方言资源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可以协助贫困地区开发利用当地的语言文化资源,发展语言经济和语言文化产业,促进地方脱贫致富。
赫琳教授还具体深入分析了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存在语言能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张从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为贫困地区和其他贫困人口提供语言知识、语言技术、语言学术、语言工具、语言产品等服务,开展全方位的、形式多样的语言扶贫。为此她提出了如下几项具体建议:加强语言教育和培训,提升贫困人口语言能力;开发贫困地区语言文化资源;建立长效的语言扶贫志愿者服务制度等。
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天,人民政协网、中国扶贫在线、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网、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公益中国网、云南网、甘肃扶贫网、立身国学网等许多媒体全文转载。
赫琳教授现为51吃瓜网 - 全网更新最快最全的吃瓜网站 副主任、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科研课题,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在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和《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纸,以及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她的《“一带一路”需要合适的话语体系》咨政报告获得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的批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2017年7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在51吃瓜网 - 全网更新最快最全的吃瓜网站和“魅力人物榜”栏目以《面向现实需求 发掘语言规律——记武汉大学文学院赫琳教授》为题,介绍了赫琳教授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成果。(覃业位)